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种植

十种玉米节水灌溉的方法

“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卉很有帮助,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叁仟森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十种玉米节水灌溉的方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除了发展和完善水利设施外,还必须推行科学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平沟灌

灌水垄沟深18~22厘米,灌溉水在玉米行间的水平沟内流动,靠重力和毛管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技术。沟灌采用漫灌,减少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灌后土壤疏松,避免板结和减少棵间蒸发量。

2、长畦分段灌和小畦田灌溉

灌溉水进入畦田上,靠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的灌溉技术。在土地平整程度不太高的情况下,采取长畦分段灌溉和把大畦块该病成较小的畦田块的小畦田灌溉方法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一般所提倡的畦田长50米左右,最长不超过80米,最短30米。畦田宽2~3米左右。灌溉时,畦田的放水时间,可采用八九成,即水流到达畦长的80%~90%时改水。

3波涌灌

将灌溉水流间歇性地,而不是象传统灌溉那样一次使灌溉水流推进到沟的尾部。即每一沟(畦田)的灌水过程不是由1次,而是分成2次或者多次完成。波涌灌溉在水流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几次起涨和落干,水流的平整作用使土壤表面形成致密层,入渗速率和面糙率都大大减小。当水流经过上次灌溉过的田面时,推进速度显著加快,推进长度显著增加。地面灌溉灌水均匀度差、田间深层渗漏等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尤其适用于玉米沟、沟畦较长的情况。一般可节水10%一40%。

4喷灌

喷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灌溉水,通过喷灌系统,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再洒落到耕地地面上的一种灌溉技术。它具有输水效率高,地形适应性强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的特点。对水资源不足、透水性强的地区尤为适用。一般情况下,喷灌可节水20%~30%。

5滴灌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灌溉水,通过滴灌系统,利用滴头或者其他微水器将水源直接输送到玉米根系,灌水均匀度高,不会破坏表土的结构,可大大减少棵间蒸发量,是目前最节水的灌溉技术。

6膜上灌

膜上灌是由地膜输水,并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入渗到玉米的根系。由于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层渗漏少,节水效果显著。目前膜上灌技术多采用打埂膜上灌,即做成95厘米左右的小畦,把70厘米地膜铺于其中,一膜种植两行玉米,膜两侧为土埂,畦长80~120厘米。和常规灌溉相比,膜上灌节水幅度可达30%~50%。

7皿灌

皿灌是利用陶土罐贮水,罐埋在土中,罐口低于田面,用带孔的盖子或塑料膜扎住,防止罐中水分蒸发。可以向罐中加水,也可以收集降雨:罐中的水通过罐壁慢慢向周围土壤供水,每个罐周围种34棵玉米。这种灌水方法只湿润局部土壤,减少了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8微喷灌

小型行走式喷淋机是一种节灌机具,通过其背负的水箱可进行微喷灌,喷水的同时还可一次性喷药、喷肥,节水效果明显。地膜玉米从出苗至大喇叭口期正值山区夏旱阶段,这一时期五米对水分反应敏感,其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营养的蓄积与幼穗分化发育。该机具的利用将大大缓解夏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玉米幼穗分化,投入低而产出高。

9调亏灌溉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耐旱性较强,适度干旱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却能促进根系发展,增大根冠比,收到玉米蹲苗的效果。对玉米苗期调亏(灌溉水量有限)可以显著减少作物总需水量,而光合速率下降并不明显。复水后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加快,根系活力和光合速率提高。经过适宜的调亏处理,作物需水量大幅度降低,干物质累积总量虽然有所下降,而经济产量并未明显减少。水分利用率高于常规灌溉。

10控制性分根交替隔沟灌溉

玉米灌溉时,不是逐沟灌溉,而是通过人为控制隔一沟灌一沟,另外一沟不灌溉。下一次灌时,只灌溉上次没有灌水的沟,即玉米根系水平方向上的干湿交替。每沟的灌水量比传统方法增加30%~50%,这样分根交替灌溉一般可比传统灌溉节水25%~35%。大田试验表明,干物质累积有所减少,而经济产量和对照接近或稍高。水分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haohtm.COm相关推荐

玉米石的养殖方法


玉米石别称白花景天,为景天科天属多年生草本肉质植物,叶片膨大为卵形或圆筒形,株丛小巧清秀,叶呈晶莹犹如翡翠珍珠,盆栽点缀书桌、几案极为雅致,非常极具观赏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玉米石的养殖方法吧!

玉米石的生活习性

玉米石原产欧洲,喜阳光充足,也耐半阴。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不需施用太多的肥料,要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不要单纯施用氮肥料。不耐水湿,要防止盆土过湿,冬季更应该注意控制浇水。

玉米石的繁殖方法

玉米石用分株和扦插法繁殖,扦插可用小枝或叶片为插穗,极易生根。极耐干旱,忌湿涝。越冬温度-15℃以上。

玉米石的养殖方法

1、土壤:玉米石盆栽培养土可用沙壤土2份,腐叶土、河沙、碎砖石砾各1份混合配制。4~9月每月施肥一次。秋季增施磷、钾肥,冬季停肥。

2、浇水:玉米石为旱生花卉,浇水应严格控制。春季至秋初做到干透浇透,冬季少浇或不浇。浇水过多,株型散乱,叶片易脱落。

3、光照:玉米石除盛夏需遮阴外,其它时候均要多见光,长期摆放在光照条件下,叶色变成紫红色,较阴的情况下,叶色变为翠绿色。

4、温度:玉米石喜阳光充足,也耐半阴,越冬应放入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保持温度在10℃以上,温度低叶色也易变为紫红色。

5、换盆:玉米石1~2年于春季换盆一次,其茎叶易断易脱,换盆时应加以注意。换盆时还应进行适当修剪,使植株丰满。

6、施肥:玉米石不需施用太多的肥料,要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不要单纯施用氮肥。

7、病虫:水分过多,土壤通气不良,易患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注意控制浇水量,加强通风,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

玉米的高效施肥方法要点


玉米产量高低与施肥有直接关系,所以想要增产增收,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就要掌握化肥的科学施用方法。

1.施肥原则

施用化肥时,要施足基肥,用好种肥;轻施拔节肥;重施穗肥;适当施用粒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根外追肥。

2.合理施肥

要掌握玉米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用量。一般100kg玉米籽粒需要氮3.6kg、磷1.5kg、钾3.1kg。氮∶磷∶钾为2.4∶1∶2.1,玉米各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的速度不同。玉米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是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氮底肥追肥一定要深施;磷在生产中以条施为好;钾在土壤中均匀分布有利于根系吸收。

3.提高化肥利用率

(1)底肥:要求深度为20cm左右,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且有机肥的肥效长,可以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要。氮肥底肥最好是尿素,施用量应占全生育期所需总量的15%左右。据试验,施用适量氮肥做底肥,比氮肥全部做追肥增产10%左右。磷、钾化肥应占用施用总量的75%~80%。

当前可以选用氮、磷、钾有效成分各为15%的三元复合肥。施用底肥要尽量达到要求深度,否则容易底肥、口肥不分,局部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烧种、烧苗现象。在施用基肥时,必须考虑土壤、品种及其他栽培条件,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如黄砂土最好施用肥力高的农家肥;低温的黑粘土应施含有机质高的肥料,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温;耐瘠品种可施质量差的杂粪、土粪;喜肥品种宜多施质量好的基肥。

(2)口肥: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的肥料称为口肥,口肥可满足玉米苗期对养分的需求,在基肥量不足或土质瘠薄的情况下施用种肥效果更为显著。口肥应以幼苗容易吸收的速效肥为主,即优质氮、磷、钾化肥及微肥。施口肥一定要做到种子与化肥隔离,口肥最好要施到种子侧下方3~5cm处。

(3)追肥:在玉米生育期间施入的肥料称为追肥,主要提供玉米吸肥高峰所需肥料。玉米一生中有3个吸肥高峰,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玉米进入拔节期以后,营养体生长加快,雄穗分化正在进行,雌穗分化将要开始,对营养物质要求日渐增加,故及时追拔节肥,一般能获得增产效果。

如果底肥足,可以适当控制追肥,时间可晚些;在土地瘠薄、基肥量少、植株瘦弱情况下应多施、早施,占追肥量的20%~30%。在土壤肥力低或底肥、口肥不足时,应在6片叶展开时追拔节肥,吉林省约在6月25日前后。

(4)穗肥:在雌穗生长锥伸长期至雄穗抽出前施用的肥料称为穗肥。此期正处于雌穗小穗、小花分化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最多,是决定果穗大小、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追肥的效果非常显著,占追肥30%~60%。只要在苗期生长正常的情况下,重施穗肥都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特别在化肥不足的情况下,一次集中追施穗肥,增产效果显著。

土壤肥沃、基肥和种肥充足,集中施穗肥;反之,分施追肥,并重施穗肥。土壤肥力高、底肥、口肥充足时,可在抽雄前7~10天追穗肥。这样可以避免早追肥前期植株营养生长过于繁茂,又有利于延长生育后期叶片功能期,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有重要作用。

(5)分次追肥:砂质土壤,特别是砂石土,不宜一次追肥过多,应分次追肥,可减少渗漏和挥发损失。追肥一定要深追。实践表明,追肥深度达到8~10cm比2cm深度增产10%~15%,肥料利用率提高15%左右。粒肥可根据情况而定,主要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百粒重。高产田占追肥的10%~20%。总而言之,按叶龄指数进行追肥,按照低产田前重后轻;中产田前轻后重;高产田前轻、中重、后补的要求分次进行深追肥。

水浇麦田灌溉技术


小麦灌溉根据土壤墒情、气候情况、苗情而定。土壤墒情够不够,要看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小麦出苗来说,要求的土壤含水量,沙土为14%~16%,两合土为16%~18%,淤土为18%20%。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适宜的土壤墒情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气候情况主要是看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和气象变化,不同水文年份,应该有不同的灌溉制度。根据各地生产经验,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的地区,一般年份都要浇3~4次水,灌溉定额每亩为150~200立方米,湿润年份只浇1~2次水,灌溉定额每亩为50100立方米,干旱年份要浇5~6次水,灌溉定额每亩为250~300立方米。另外,浇水时必须注意气象变化,如冬灌时气温下降到0℃时就不能再灌,否则引起冻害死苗。后期浇水则要注意风速,浇水时如遇大风就会倒伏减产。苗情如何主要是看群体大小和单株生长健壮与否。对于群体过大的旺苗,一般应采取晚浇或不浇的办法,以控制继续旺长;对于弱苗,各时期浇水都应该采取适当早浇的办法,以促进弱苗变化。

1.播前灌水足墒下种是培育壮苗,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之一。小麦播种时,要求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55%以下时,出苗慢而不全,就应该考虑浇好底墒水。冬小麦灌底墒水有2种方式,一是在翻地前浇,二是在翻地后浇。前者灌水量小些,但灌水期提前,有利于冬性品种早播;后者灌水量大,使底墒更充足,对出苗有利,在不误播期的情况下,壮苗增产效果更显著。

2.冬灌是我国北方冬小麦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之一。冬灌的目的是使小麦在越冬期有适宜的水分状况,使其正常生长,平抑地温,防止冻害,并可做到冬水春用,减轻翌春浇水的负担。冬灌的适宜温度要求在日气温3℃左右。冬灌过早,气温尚高,蒸发量大,起不到蓄水、增墒的作用,同时还会使麦苗徒长,不抗冻;冬灌过晚,气温偏低,土壤冻结,水分不能下渗,常发生凌抬,会使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从土壤水分来考虑,如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就要冬灌,如果高于70%时,可适当推迟冬灌或不冬灌。旺苗一般不缺水肥,不必冬灌。弱苗也不宜冬灌,对这类弱苗,可把冬水改为分蘖水,以水调肥,以肥攻苗,使麦苗由弱转壮。稻茬麦田,土壤透气性差,冬灌后麦苗易发红、发黄,在灌过播前水,足墒下种的情况下,分蘖后采取加强中耕保墒措施,不必冬灌。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免地面积水,遇低温而形成冰壳,致使植株地上部受冻,根系窒息,分蘖死亡而减产。

3.春季灌水指冬小麦的返青水、拔节水和孕穗水。冬小麦3叶期进入分蘖和幼穗分化时期,冬小麦返青后是中上部叶片形成,年前分蘖生长,年后分蘖出现,幼穗加速分化发育的阶段,是冬小麦争取穗多、穗大、粒多的重要时刻。冬小麦返青期,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55%时,单株的有效穗数和穗部性状发育受影响。拔节期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最低不能低于60%,否则成穗率低,单株分蘖成穗少,穗也小;孕穗期,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否则影响每穗粒数。一般认为小麦

四分体时期是小麦一生对水分要求员最迫切、反应最敏感的时期,生理上称为临界期。对于冬小麦地区的低产麦田,一般都应该浇好返青水、拔节水。但是浇返青水的时间不宜过早,开春后,主要应以划锄提高地温为主,可促进麦苗早返青,当地下5厘米处地温回升到5℃左右时,再浇返青水,对促进有效穗数有很大作用。高产田为了控制年后群体不过大,防止倒伏,一般在已经冬灌的基础上,返青时不施肥,不浇水,只进行松土保墒和深中耕伤根等措施,到起身、拔节期麦田开始两极分化时再结合施肥浇水。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不能缺水,应结合孕穗肥或单独进行浇水。

4.后期灌水指灌浆水和麦黄水。小麦抽穗期以后到蜡熟期,麦田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0%,这个时期每亩日耗水量均在3立方米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都要浇好这两水。灌浆水是促进小麦籽粒形成,但灌浆期海水必须注意风雨,防止倒伏。麦黄水对于促进小麦灌浆,防御干热风,提高粒重也有很大作用。但如果前期灌水很少,这时突然灌水,重者会引起烂根,逼熟青干,降低粒重,轻者也会引起大面积倒伏。另外,对于施肥过量的麦田,一般也不宜浇麦黄水,免得调肥过多,引起贪青晚熟而减产。

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有人类就有花,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十种玉米节水灌溉的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058183206

工作时间:9:00-18:00